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常设课堂

发布日期:2021-03-23 15:33   来源:地震纪念馆 作者:地震纪念馆管理员 阅读次数:1479 
字体:
分享:

1.jpg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2.jpg

3.jpg

4.jpg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主要讲述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的伟大历程,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科学发展三大奇迹,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场景复原、互动参与等手段,充分展示了在灾难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迅速作出抗震救灾的英明决策,组织人民军队和全国各族人民立即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斗争。一张张感人肺腑的照片,一处处真实还原的场景,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们感受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战胜一切灾难,取得抗震救灾斗争的伟大胜利。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创造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才会取得发展振兴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截止2020年底,地震纪念馆和地震遗址已累计接待社会公众2018.5万人次。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主题陈展彰显出来的文化,是在党的领导下,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化的认知和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纪念馆是展示中国发展模式的重要窗口 

5.jpg


    “5.12”特大地震是人类最为悲惨的记忆,无论是震级损毁度还是救援力度,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参与的抗震救灾,创造了人类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奇迹。在夺取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伟大胜利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灾区人民进行灾后重建和发展振兴,短短两年时间,灾区旧貌换新颜。美丽的新村、新城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厂房机声隆隆,笔直的大道伸向远方,漂亮的校园书声朗朗……经历了“5.12”特大地震的灾区,历经两年多的灾后恢复重建,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人面前。这是一段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光辉历程,是一段刻骨铭心、永载史册的壮丽篇章。依据中宣部审定的陈列布展大纲,“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集中表现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各民族大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组组复原场景,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壮丽的诗篇,成为面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发展道路、中国发展模式的极为重要的窗口,世界人民也由此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面对灾难坚韧不屈的伟大精神。
    二、纪念馆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6.jpg

    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顷刻间山崩地裂、沧海横流、房倒屋塌,无数生命挣扎在废墟之中,这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考验。灾情就是命令,人民的呼唤就是冲锋号,在地震发生的几个小时内,党和国家领导人,解放军、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警察、医护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等,来不及给家人道别,紧急赶到了救灾第一线。在残酷的灾难面前,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组织群众自救互救;人民教师为了学生的安危,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白衣战士冒着余震的危险,救死扶伤;灾区群众强忍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痛,积极投身抗震救灾;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更是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成为抗震救灾的突击队和主力军,彰显了中华民族英勇奋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强大战斗力。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这场斗争中,中华民族又经受住了一场严峻的考验。在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中形成的精神,深深植根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纪念馆各个展厅都凸现了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党心顺、军心振、民心齐、力量聚等内容。因此,从现实性上说,作为红色文化重要组织部分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应对挑战、迎接考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纪念馆是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课堂
    讲述“中国故事”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场景复原、互动参与等展陈手段,真实记录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抗震救灾和灾后兴建的历程,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发展道路。社会公众在这里聆听到了最真实感人的红色故事,深切感受到灾区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的过程。国内外的各界人士在参观后接受采访或留言认为,地震纪念馆传承了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为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物化载体。 

7.jpg

党史党性主题教育活动

8.jpg

党员干部参观

10.jpg

青少年学生参观

    开展“红色教育”近年来,为充分发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师德师风教育、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管理部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公众接受红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教育,引导社会公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念馆充分抓住假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广泛组织机关、企事业干部和社会公众前来参观、学习。在每年的“七一”建党节期间,邀请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前往参观,同时举办党史问答、观看党史影片等活动;在每年的寒暑假,邀请中小学生前往纪念馆参观,并与相关部门一起在全市范围内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绘画比赛,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纪念馆每年春节、清明节、5.12祭日、羌历年等重大节假日都开展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深切缅怀罹难同胞;通过讲解员讲诉抗震救灾感人故事,向社会公众传递大爱精神。整理地震纪念馆陈展图片背后的故事,根据不同的人群讲诉不同的典型故事,让人们铭记灾难、感悟生命,开展“感恩祖国,祝福人民”、“重温入党誓词”、“纪念馆走进绵阳高校”等主题活动,把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文化融进人们生活、融入人民血液。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以展陈彰显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与新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唤起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